2009年的4萬億刺激了鋼鐵行業的產能,加上近幾年中國鋼鐵市場行情較為疲軟,以及越來越嚴厲的房地產調控等政策陸續出臺,鋼鐵供需形勢急轉,至2013年二季度,不銹鋼衛生管價格一路下跌。年中全國鋼材綜合價格指數較年初下跌9.6%;長材板材全國均價下跌380元/噸。資金回收不易,也使不銹鋼管廠的還貸能力吃緊,河北省產量集中的粗鋼更是首當其沖,一些小鋼廠資金鏈瀕臨斷裂。
國務院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明確要求,鋼鐵行業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從2010年的248萬噸下降到2015年的180萬噸,下降27%。
根據國務院2010年公布的“九大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鋼鐵行業在2011年年底前須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電爐。
截至2012年,全國共淘汰了4800萬噸粗鋼落后產能。2013年以來,國內信貸持續收緊。二季度金融業更遭遇罕見“錢荒”,國內各家銀行縮減鋼企貸款,資金鏈頻頻遭遇斷裂,“跑路風”“倒閉潮”由此席卷以往雷霆手段也難以關停的中小鋼鐵企業。
但二氧化硫減排執行的情況并不樂觀。據了解,目前鋼鐵企業50%的燒結機安裝了脫硫設備,而2012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僅比2010年下降了10%,離2015年的目標尚有差距。
環保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劉炳江提供的數據則顯示,鋼鐵企業已經安裝的燒結機脫硫設備效率很差,平均為38.6%,遠沒有達到設計值和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而且2012年和2010年相比,脫硫效率低了近10%。
“錢荒”的余波依然存在,衛生級不銹鋼管產業鏈的資金緊缺狀況沒有根本性的緩解。盡管近期銀行“錢荒”的恐懼正在逐步消失,資金面緊張程度得到舒緩,但鋼貿企業及一些下游終端用戶的仍受到“錢荒”余波的沖擊,資金緊缺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融資難度大,融資成本高,鋼貿商缺乏融資渠道,沒有充足的資金,只能減少鋼材庫存,壓縮經營規模,流通領域的“蓄水池”功能因資金短缺而在弱化,精密不銹鋼管的中端需求在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