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20條”新政換湯不換藥,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國內煤炭供給過剩、衛生級不銹鋼管需求疲軟的現狀,減輕煤炭企業稅負等短期措施,難以改變焦煤價格弱勢運行局面。”
日前,山西省政府發布了《進一步促進全省煤炭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增長措施的通知》(下稱《通知》)。據該《通知》,擬推出短、中、長期共20條措施刺激山西煤炭經濟增長,并明確提出從2013年8月1日起至12月31日,暫停提取煤炭不銹鋼管廠企業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和煤礦轉產發展資金、減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務費等。
在此次山西出臺地方政府版“救市”政策之前,國內煤炭價格已經連續大幅下跌。山西柳林產主焦煤市場銷售價格從年初的1300元/噸跌破千元關口至970元/噸,跌幅為25.4%。隨著焦煤價格的持續走低,僅靠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難以改變國內焦煤的弱勢行情走勢。
中國自2008年取消煤炭進口關稅之后,進口煤炭連年增加,2013年1月份再度取消焦炭40%出口關稅之后,國內不銹鋼衛生管焦煤、焦炭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升。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1—6月我國累計進口煤及褐煤1.58億噸,同比增長13.3%;同期我國煤炭進口量增加1846萬噸,增加幅度高達13.2%。
大量進口焦煤使得山西地方版煤炭救市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難以支撐國內焦煤市場價格。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政策有可能打開焦煤市場的下跌缺口,而焦煤生產成本的下滑則可能刺激企業進一步調低精密不銹鋼管市場售價,從而以降價促銷量,提升企業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