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11日報道,受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激增影響,全球航運運費創下18個月以來新高,預示最近某些商品不銹鋼衛生管價格出現的低迷現象已接近尾聲。
據了解,受中國鐵礦石需求增大影響,國際航運市場上,海岬型船運價自今年6月中旬以來,單邊上揚,租金一波高過一波。截至9月9日,四大航線上的海岬型船運價平均日租金突破2.5萬美元,較6月初的5000多美元,狂漲了4倍多,創下21個月來新高。
在海岬型船市場領漲推動下,全球航運綜合運價指數(BDI)輕松越過千點關口,飆升至1478點,較6月初上升了85%,創下近兩年來最高水平。但其它船型上漲程度相對較小,其中巴拿馬型船租金為8836美元,僅較6月初上漲了10%,而靈便型船市場租金基本處于原點,回升不明顯,拖累了散貨運價的總體水平。
報道指出,11日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altic Dry Index,BDI)上漲4.6%,創下自2012年1月以來最高結點。僅九月份該指數就上漲了36%。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情況的“預警器”,反映全球煤炭、鐵礦石和糧食等干散貨裝船運費的漲跌情況。分析人士提醒,該指數此次上揚主要是由于中國衛生級不銹鋼管需求的反彈導致。
報道稱,今年上半年,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影響,銅、煤等大宗物品價格大幅下跌。而中國最近的經濟發展呈現不斷改善局面。中國不銹鋼管廠希望趁低價囤積原材料,促進了進口量飆升。分析人士表示,此舉推動了物價和精密不銹鋼管運費上漲,但中國近來的恢復是否能推動全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目前仍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