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Sn污染新加工表面酸洗鈍化的304衛生級不銹鋼管在浸泡到300℃含有機物的水中170h后,經高溫水腐蝕后,氧化物多而且密集,整個表面出現小棒狀和顆粒狀的氧化物;新加工的304衛生級不銹鋼管表面氧化物長桿狀居多,并且分布稀疏,兩者氧化物的成分均為基體的氧化產物。酸洗鈍化的樣品經高溫水腐蝕后上述的腐蝕氧化物少。
被Sn污染的304衛生級不銹鋼管經高溫水腐蝕后腐蝕產物較多并且密集,和沒有Sn污染的樣品相比,Sn污染加速了不銹鋼的腐蝕。其腐蝕機理可以解釋為,Sn污染產物(Fe,Cr)Sn2在304衛生級不銹鋼管的表面,屬于不耐蝕的物質,在高溫水的氧化環境中,優先被腐蝕以離子的形式污染到水溶液中,溶解離子濃度增高使氧化物的沉積成為可能。同時氧離子穿透(Fe,Cr)Sn2之間的空隙,擴散到鋼的表面而發生氧化,鐵離子通過氧化物的晶界向外擴散,使氧化物不斷生長,符合B.stellwag提出的氧化物固態沉積模型。Sn污染使高溫水的工作環境發生污染,對于新加工的表面不存在氧化膜或者是氧化膜的保護能力不能抵抗氧離子的轉移,而發生表面腐蝕。酸洗鈍化生成的鈍化膜成為金屬離子與水溶液發生交換的障礙,保護304衛生級不銹鋼管不被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