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以來,基于新一屆中央領導的發展思路和執政理念,部分輿論竭力“唱空中國經濟”、“唱衰”鋼材需求。但事實勝于雄辯,今年1-7月份,全國經濟運行正常,GDP仍然保持7.5%以上的高增長,粗鋼產量4.56億噸,也同比增長7.1%。預計,2013年全國產鋼在7.5億噸左右,比2012年增長4.7%左右。基本符合筆者之前─后“四萬億”時期,我國衛生級不銹鋼管粗鋼產量將繼續高水平穩定增長,直至2019年出現峰值后才會出現負增長的研判(見右圖)。毋庸置疑,這不僅表明國內市場對鋼鐵產品的巨大需求,也反映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鋼鐵工業支持的必然。尤其是新一屆中央政府穩增長“正能量”政策的密集推出,傳遞給鋼鐵業及其鋼材市場的絕對“好聲音”,勢必促進社會用鋼精密不銹鋼管需求的持續適度增長。
根據中鋼協發布的鋼價指數,1994年國內鋼價指數為100點,則2012年末的價格指數為105.31點,18年平均增長速度為0.29%,也就是說近20年來鋼材價格基本沒漲。到今年6月底,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又降到98.52,這意味著不銹鋼衛生管價格已經低于1994年的價格水平。截止8月23日,鋼價指數終于升到102.21點,但也僅比18年前上漲了2.21點。而18年來,物價早已翻番上漲了幾倍,使人有恍如隔世的感覺(請參閱筆者《從三組數據看中國鋼鐵業的“苦澀貢獻”》一文)。因此,眼下鋼價如果考慮生產生活資料上漲因素,實際負增長已經相當巨大。而且,目前的鋼材價格又是近五年來最低水平,早已突破鋼鐵企業不銹鋼管廠的經營“底線”。因此可以認為,鋼材價格的歷史底部已經基本形成,后期鋼價恢復性上揚應是主旋律,切實傳遞出現鋼材價格震蕩上揚的“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