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表示,從制造業投資背景結構來看,目前鋼鐵、化工、建材等重化工業峰值臨近,投資增速明顯下降。
“所謂峰值臨近,我們認為重化工業領域,有些產業已經達到絕對量的峰值,有些產業已經達到增長的峰值。”余斌稱,“但是這個峰值臨近這些產業的投資,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再保持高增長了。”
今年1-8月,國內不銹鋼管廠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20.3%,比去年同期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7.9%,比1-7月加快0.8個百分點,但比去年全年增幅下降4.9個百分點,明顯低于近5年平均30%的增速。
余斌指出:“在過去五年中,中國制造業投資平均增長達到30%,但是從去年以來由于嚴重且普遍的產能過剩,制造業面臨高成本、低利潤的狀況,制造業投資增長出現明顯滑坡。”
“當前,在中國鋼鐵工業需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通過技術進步突破資源、環境瓶頸,不斷降低成本。同時,要在企業減量重組中,逐步消化過剩產能,為鋼鐵工業創造良好的外部運營環境,建設綠色鋼鐵工業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在10月23日召開的第九屆中國鋼鐵年會上,中國工程院名譽院長、中國精密不銹鋼管金屬學會理事長徐匡迪在開幕詞中稱。
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在大會報告中提出,鋼鐵企業在寬松的貨幣背景下無序的擴張,2003年以來擴張5億噸的產量,嚴重后果已經顯現出來,同業的惡性競爭難以避免,在資源環境的壓力下,淘汰落后、壓縮產能、結構調整勢在必行。他表示,構筑集成的、多元的、綠色的產業體系,促進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是鋼鐵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翁宇慶認為,我國鋼鐵產品衛生級不銹鋼管供需狀況已進入轉變期,目前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將人均鋼材消費降下來,否則鋼鐵工業將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他呼吁加強“產學研”聯合研發。
國際鋼鐵協會總干事埃德溫巴森在報告中提出,中國鋼鐵不銹鋼衛生管工業要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四個挑戰:碳排放量的降低、尋求鋼鐵產能過高地解決方案、中期原材料價格波動、原料未來的供應可能引起生產工藝的變化。未來要通過不斷做好降低過剩產能、降低生產鋼的成本、穩定需求、充分利用廢鋼水平等方面工作,保持鋼鐵工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