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不銹鋼管長期以來的產能過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國市場內部缺乏競爭引起的。中國市場的競爭,更像是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即通過地方政府掌握的土地、稅收等政策資源,進行競爭性的招商引資,并常常通過行政手段排擠區域外的產品進入市場。同時,官員晉升是依靠政績比賽,這必然會讓政府和官員更關注本地區的經濟增長與就業,是地方保護主義的源頭。
這顯然不利于經濟結構改革,為精密不銹鋼管產業升級與轉型設置了重重障礙。保護主義意味著地方壟斷與缺乏競爭,很難通過市場淘汰落后產能,這也是部分地方政府頻頻以技術或環保標準來強制一些精密不銹鋼管企業退出市場的原因。如果各地是分割的市場,中國企業就很難形成規模效應提高效率,并有充足的財力進行技術升級。
本來這是一次通過市場競爭淘汰落后產能的好機會,讓有效率的精密不銹鋼管企業發展壯大。但是,越是在產能過剩環境下,部分地方政府保護本地企業的動力越強大,因為他們害怕失業,所以,反而可能通過各種補貼維持垂死掙扎的企業。這樣的結果就是,東部過剩產能垂死掙扎,而西部還在大干快上,重復投資,繼續累積低水平的產能,從而使中國產能陷入嚴重過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