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貿易摩擦“狼煙”又起,中歐雙方的貿易摩擦“對象”繼光伏產品、紅酒、無線電設備之后,又多了“高性能無縫衛生級不銹鋼管”。歐盟委員會6月13日發布公告,正式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請,期望就中國征收反傾銷稅的措施與中方展開磋商。
商務部2012年11月8日發布公告,公布相關高性能無縫衛生級不銹鋼管反傾銷案終裁結果,決定自2012年11月9日起,對原產于歐盟和日本的進口上述產品征收9.2%至14.4%的反傾銷稅,實施期限為5年。
歐盟認為,歐盟在公告中指出,中方對原產于歐盟的“高性能無縫衛生級不銹鋼管”征收反傾銷稅,稅率為9.7%至11.1%,對其進入中國市場產生了不利影響。中方對原產于歐盟的“高性能無縫衛生級不銹鋼管”征收的反傾銷稅與世貿組織的規定不符。歐盟還在公告中提到了中方對原產于日本的“高性能不銹鋼無縫鋼管”征收反傾銷稅。
德國之聲6月13日報道稱,德國經濟界中國事務發言人、全球最大化工康采恩巴斯夫(BASF)副董事長布魯德米勒(Martin Brudemüller))在周四(6月13日)一期的《法蘭克福匯報》上發表一篇評論,闡明自己的觀點:在同中國的經貿關系上,應有一種更具現代感的視角。
布魯德米勒認為,在有關自由貿易的討論中,人們要討論的不是懲罰性關稅,而應是如何攜手的問題,討論如何超越國界,在一個全球價值創造鏈中更好地合作。因為,不能忘記中國的出口中也包含了歐洲企業的前期產品。
《世界報》刊登該報同德國郵政公司董事長阿佩爾(Frank Appel)的采訪,其中涉及歐盟決意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問題。阿佩爾在采訪中明確表示,歐盟這次是做出了一項錯誤的決定。
中國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當天就此發表談話表示,中方已收到歐盟提出的磋商請求,將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規則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