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繼2010年在祁連縣小沙龍鐵礦新提交鐵礦石資源量1.6億噸后,今年在北祁連地區設立地勘項目13個,投入勘查資金3600多萬元,再次拉開了北祁連地區鐵多金屬礦找礦評價工作大幕,力爭取得鐵礦勘查重大突破,盡快將北祁連地區不銹鋼管廠培育為鐵多金屬礦整裝勘查區,打造青海省大型-特大型鐵多金屬資源基地。
北祁連小沙龍-大水溝地區鐵多金屬礦成礦地質條件優越,找礦潛力巨大,火山-沉積變質型鐵礦是區內最主要、最具有不銹鋼衛生管找礦前景的礦產。經省有色地勘局地質技術人員為期一年的勘探工作,小沙龍鐵礦鐵礦石儲量由原來的1800萬噸增加到1.788億噸,礦床規模通過深部勘查擴大了10倍;通過2011~2012年地勘工作,分別在祁連縣沙龍溝、熱水東、小水溝等地相繼發現了許多具有一定規模的鐵礦體,石塊地東新發現了較好的銅礦找礦線索,新增鐵礦石資源量約3000萬噸。祁連地區累計提交鐵礦石資源量已超過3億噸,預測精密不銹鋼管遠景資源量可達5億噸以上,已初步顯現出巨大找礦潛力。
2013年,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將爭取將小沙龍-大水溝地區培育成青海省新的整裝勘查區,綜合運用地質、物探、化探、遙感及槽、鉆探等方法手段,通過系統收集區內已有資料,優選重點勘查區域,進行鐵多金屬礦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研究,明確衛生級不銹鋼管找礦思路,預測鐵多金屬礦資源潛力,全面開展祁連縣小沙龍-大水溝地區鐵多金屬礦勘查評價,力爭提交2處可供開發的鐵礦產地、1~2處大型以上鐵礦床、2~3處中-小型鐵多金屬礦床,3~5處鐵多金屬礦勘查基地,累計提交鐵礦石資源量5億噸,銅資源量2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