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已經由十年前富得流油的行業變成了現在最缺錢的行業。之前,鋼鐵的停產重組暴露了鋼鐵行業的債務危機,給精密不銹鋼管市場敲響了警鐘。
甚至連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都認為,產能過剩和不銹鋼衛生管價格下降將導致中國更多的民營鋼廠拖欠貸款而面臨破產。
而鋼貿行業風險的凸顯,還衍生出其他類型的金融商事糾紛案件,如小額借款糾紛、追償權糾紛、典當糾紛、保證合同糾紛等。
由于鋼貿信貸多采取互保聯保模式,在訴訟中進一步引發風險。一旦其中一家不銹鋼管廠被訴,就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各企業輪番被多家銀行“打包”起訴。這種擔保方式,不僅難以保證金融機構債權實現,還會導致金融風險進一步蔓延。
但是部分鋼貿企業對資金需求還是很大,數量卻比以前小了很多。衛生級不銹鋼管屬于大宗商品,鋼鐵貿易墊資金額巨大,即使市場低迷,價格倒掛也還要繼續讓資金鏈周轉下去。許多鋼貿商從銀行貸不到款時,就從信托、小貸公司甚至民間借貸處獲取資金。
從金融危機后的全行業“狂飆突進”算起,時至今日,涉事其中的政府、企業、銀行各方,在鋼鐵和金融織起的這張大網中,承擔了一個“共輸”的結局。因此,估計政府、銀行等不會“狠心”置鋼貿業危機“生死”而不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