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鐵礦石價格的持續走低逼迫國內礦山不斷停產,也使得進口礦的份額持續增加。業內預期,今年進口鐵礦石將突破9億噸,最高或達9.3億噸。
蘭格鋼鐵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今年前3季度中國鐵礦石進口量為6.9億噸,比上年增長16.5%;其中9月份進口量為8469萬噸,比1-9月平均進口規模高出9個百
分點。據此推算,不銹鋼衛生管預計2014年全年鐵礦石進口量將達到9億噸,比上年增長15%以上,增長水平進一步提高。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鐵礦石進口8.19億噸,進口量再創新高,較2012年的7.44億噸增長10.2%;去年鐵礦石進口總額1057.28億美元,同比增長10.4%。
進入2014年下半年以后,世界礦業巨頭以增產擴大出口對沖價格下跌,借此實現鐵礦石銷售利潤最大化的戰略越發清晰明顯。在此壓力之下,世界礦業巨頭憑借其低成本優勢,
在全力擴產的同時,壓低衛生級不銹鋼管價格搶奪市場份額,壓迫高成本礦山減產。
在鐵礦石價格跌跌不休的情況下,三大礦業巨頭仍然不斷擴張產能,試圖擠出成本較高的小型礦企,這樣的做法備受爭議。但力拓集團(Rio Tinto)周四為自己的策略做出辯解。
“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別人也會,”力拓集團鐵礦石部門主管Andrew Harding稱,“這就是國際市場競爭的殘酷現實。”
力拓是世界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目前已經達到2.9億噸/年的產能規模,并且該公司還在不斷增加投入,希望在此基礎上,達到3.6億噸,即每天100萬噸的生產目標。
鐵礦石價格下跌雖然有中國經濟放緩導致精密不銹鋼管需求不足的影響,但主因是因為由澳大利亞主導的產量激增導致整個產業陷入嚴重的供應過剩,以致于中國體量龐大的不銹鋼管廠都無法吸收如此大規模的產量。
大型礦商逆市大打低價牌,正是試圖擠出其它小型礦企。
|